特约评论员/杨雪
总有一些年份,会在时代的坐标上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,2020年就是这样的一年。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,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实现..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,当时间的钟摆来到21世纪的第20个年头,一场因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给神州大地按下了“暂停键”。面对疫情,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、亲自部署。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、全国各地倾力支援下,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向好变化,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。
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中国脱贫攻坚带来了新的挑战,面对双重大考,要加强党的领导,紧紧依靠群众,统筹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双任务,全力克服疫情影响,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奋斗目标。
由“封”向“通”,精准对接复工路。“要致富,先修路。”交通是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,也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。前期,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,为控制人员流动引发的传染风险,各地实行了严格的封控管制,这是切断病毒传播途径、防止疫情扩散蔓延、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必要之举。随着各地疫情防控局势相继好转,复工复产逐步推进,要尽快从“封”转向“通”,恢复道路交通,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,鼓励低风险地区加快复工复产进程,采取“点对点、一站式”直达运输服务,坚持“分批有序错峰”复工复产,打通人、车、物流通渠道,让人员出得去、材料供得上、产品卖得出。
转“危”为“机”,激活脱贫续航力。“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,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。”面对疫情,一个个共产党人日夜坚守,构筑了一道牢不可破的生命防线。而今,各地“重启恢复”,更需发挥党员干部的“领头雁”作用,全力转“危”为“机”。由于各地疫情不同,举措不一,在破除阻隔,恢复传统销售渠道的同时,更需创新方式,借助网络销售平台,打通线上销售渠道。各地要深入分析、全面权衡、准确识变,善于从危机中捕捉和创造机遇,一方面通过摸清底数、建立台账、落实政策,防止因疫致贫、因疫返贫的发生;另一方面采取以工代赈、开发公益性岗位、政策兜底等方式实现“家门口”就业,助力贫困人口防疫增收,激活脱贫续航力。
外“松”内“紧”,构筑社会安全感。如今,人们逐渐结束“宅”生活、回归常态,但仍存在两个极端现象,或盲目乐观、过度放松,或草木皆兵、极度紧张。面对日益急切的复工复产需求,政府机关需及时向社会发布权威疫情动态,不瞒报、不谎报、不夸大,确保所发信息及时、透明、真实。同时积极研判群众心理状态,开展有效心理疏导,及时提供情绪支持,做好人文关怀,为复工复产人群注入坚实安全感。对个人而言,越是积极乐观的情绪、健康向上的心态,越能做好自我调适。不妨给自己一个缓冲期,通过有仪式感的举动、正常的日常起居、适当的体育锻炼,改善自己的精神状态,让生活慢慢正常化。构筑社会安全感,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,是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举措,也是助力脱贫攻坚、保证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。
寒冬已过,没有什么不可战胜;春意正浓,希望如约破土而出。我们有幸生长于一个伟大的国家,有幸奋斗在一个伟大的时代,举国同心,是坚持,是信仰,也是情怀。14亿华夏儿女凝心聚力、砥砺前行,一定能夺取战“疫”脱贫双胜利。(杨雪)
本文转自:荔枝网 如有侵权请告知本站立刻删除。